近日,某獨立攝影師歷時三年製作的紀錄片《垃圾王國》剪輯版向媒體公開,該紀錄片披露了中國多地洋垃圾進口及粗放式處理,進而引發了部分地區環境嚴重污染的現實。(12月22日《新京報》)
  雖然不是官方及媒體的正式報道與調查,但是窺一斑而知全豹,該紀錄片對中國大地上的洋垃圾回收處理情況的展示,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些地區所存在的洋垃圾污染環境、危害居民健康的真實現狀。錶面上看來,對於洋垃圾的粗放式回收處理乃是一個行業的局部現象,但它折射出的是某些地方還存在的低質粗放產業結構形態,還存在著以犧牲環境、健康為代價換取低質的經濟發展、GDP增長的思維。
  犧牲環境、健康為代價換取GDP的增長,這種粗放的經濟發展觀對社會及整個國家所造成的危害已毋庸多說,近年來,從官方到民間,從中央到地方,都在呼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杜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收入增長的低質粗放產業形態。然而,在一些地方,這種粗放的、低質的產業形態卻遲遲無法得到調整,環境惡化則愈演愈烈,原因何在?
  當然,原因首先在於官員升遷制度所依賴的政績驅動、GDP需要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;其次在於某些地方產業調整無資金、乏技術、少人才,所依賴的只有自然資源與當地廉價的人力資源,只有通過粗放的、低質的產業模式方能實現收入上的增長;更在於在經濟發展的某些階段,工業化必將摧毀原有的環境結構,重塑生態體系。
  而且,我們也要看到,雖然我們往往批評官方畸形的經濟增長思維,但許多地區低質、粗放的產業形態固然基於官方政績驅動下的主導,卻也得到了地方居民的積极參与與配合。在本文所引的新聞報道中,我們就可以看到,本是粗放、低質產業形態受害者的當地居民卻結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,以維護當地粗放產業形態的正常運轉,阻止外來者的干涉與介入。
  對於民眾的這種行為,恐怕不能簡單地用愚昧或者無知來解釋。事實上,一旦一個地方形成了一種產業形態,即使這種產業對環境及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,但只要能在客觀上惠及廣泛的民眾,那麼他們事實上也都成為受益者,都會成為產業形態的積極維護者。因為對他們來說,對於貧窮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於環境惡化、健康受損的恐懼。他們非但不是愚昧者,反而是基於個人私利的理性者。
  個人的理性卻導致了整體的不理性,官方政績需求的理性、民間利益需求的理性導致了整體環境惡化,導致了地下水嚴重受到污染、土地無法耕種,導致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許沒有可以健康生存的土地,沒有自由呼吸的空氣,沒有陶冶性情的青山綠水,也沒有可以安放靈魂的故鄉。
  當鄉土逐漸沉淪,當那些維繫我們記憶的故鄉面目全非,我們又該何處安放我們的情感?
  文/岳乾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居民為何會成為洋垃圾回收的擁護者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p75upww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